星期日, 十一月 25, 2007

当"I"型人遇上"E"型人 ~ MBTI


"I" 型人欣赏"E"型人的3个优点:
1)"E"型人做事很快,"I"型人蛮欣赏"E"型人~快捷有效的办事能力。
2)"E"型人朋友很多,"I"型人羡慕"E"型人~来去自如,挥洒自如的社交能力。
3)"E"型人给人的感觉是~能量很多,有他在的地方,音乐不必开太大声(甚至不开也可),因为自然而然会很热闹,"I"型人喜欢"E"型人在的气氛。
"I"型人面对"E"型人无言以对的2个处境:
1)总爱摆出一副"神算"模样来面对"I"型人。通常会质疑"I"型的人。问他"你怎么看来看去,都不像"I"型人,你会是"I"型人咩?其实"I"型人心中想,"是也是我自的事,你不赞同,那是你自己的事,费时向你解释太多."(所以公有公理,婆有婆理,就是这样来的,总是有独角戏独自演成的时候.)2) 有没有发现,其实"E"型人通常讲了很多,动作也蛮多,其实真正要做的事和目标达成之路是带了"I"型人一齐踏"旅途"?后来,会着慌,严重者会发狂,东抓一把,西抓一把,潇洒得给你走一回,大家乐一番。("I"型人通常知道走错路了,也没有出声的,因为内向嘛,而且会蛮享受或体验走错路,再走回正路那种感觉)

说到尾,其实是想说,"
I"型人合"E"型人其实是"型性相吸"
。"I"型人会选择性去参与社交,通常一个圈子里都是"I"型人,他们便各自分裂,因为默默无言,沉默是金,无话题。通常"I"型人喜欢找"E"型人一起喝茶,休闲,聊天,因为可以一唱一和,一问一答,这才是互动的分享过程。"E"型人其实更是喜欢和"I"型人作伴,因为"I"型人会是很好的听众,他和他自己的"E"型人在那圈子里,也会太热闹而能量消耗得很快的分裂,为什么呢?我想他因该自己会体会到的。
MBTI (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 凯尔西气质分析
是一个性格类型测试基准工具。对我而言,认识它是一个机缘。很感恩Daniel Liew (Direct Results Asia Pacific Consultancy Sdn. Bhd.,M.D) 义务驱车从KL来到PG,也很感谢爱心线的伙伴们撮聚成这段因缘,让我们经历这美好的一天。掌握MBTI的一些基础知识,我们不但可以知己知彼,很快,准确地勾画出一个人的性格的大概,这样我们就能找出办法去和他或她更好相处。这是可以促成圆融人际关系也能促进彼此间的良好沟通的一个基准工具。以上分析是自己课程中体验,和上完了课后面对伙伴交流,有感而发的,所以想把它做成一个小小的记录而已
生 命 的 礼 物


这本书是我在网上看到的,它的名字很贴切,尤其是“礼物”,使我更为想目睹为快,我去书局找了好久,不见其踪影,也问过书局里员工,就是与它无缘。终于,姑姑刚好要从台湾回来探访祖母,于是终于开了金口叫姑姑代劳。姑姑也找了好几间书局才找到的,就因为它难找,姑姑也好奇的帮自己买了一本。在照顾祖母重病期间,这本书犹如干枯的心灵中如遇水露,尤其临终关怀(第二章),它厄补了我对病危中祖母的慌乱,建立同理,抚平情绪。我一向来不勤于读书,我看书是随心所欲,拿到就翻的,可能是心灵感应,也可能是机缘巧合,结果这本书伴我度过这彷徨的过渡期,使我对它不理不弃,翻了再翻,看了再看......

心理治療到底是什麼?不同學派有不同的觀點。當代造詣最深的心理治療思想家歐文.亞隆認為,治療是一份生命的禮物。他喜歡把自己和病人看成「旅程中的同伴」,雙方攜手同行,不但要體驗愉快的人生,也要經驗人生的黑暗,才能找到心靈回家之路 ........更多

星期二, 十一月 20, 2007

女 孩 之 死

我不懂 我有何权利可以发言倾述
我不懂 为何考试拿A是这么重要

我只知道 父母亲是多么的希望我拿A
我只知道 拿了A家人高兴学校也开心

我只期许 视A为我的人生终极目标
只许成功 没有失败
成功 是必要
成功 是家庭荣耀
成功 对自己很重要

今天 接领了 期待已久的成绩
片刻 我感到 极伤心又失望
此刻 我无言 除了不忿和遗憾也泄气
请问 我还能 以什么来拟补和挽救啊

伤心中 看到了 家人的黯然的脸孔
失望中 挥别了 父亲承诺中的礼物
负气中 气消不掉 终究人算还不如天算
遗憾中 希望落空 残酷的事实尽在眼前
我不忿 却恍然间 听到和乐的天国向我召唤
就这样 我决定了 我要走向这一道天国之路


我不确定 但却希望我的心情能得到缓和
我不知道 何来的勇气 就这样 我踏上了这一道 ~ 不归路
新闻链接:
......
生 死 之 间
 
每个人都是无奈和矛盾的等待着死亡降临的那一刹那,方能真正的体会到死亡的过程。 纵使死亡使人忌讳,害怕,恐惧和焦虑,我们即无法掌控这无常的生命,也无能改变死亡的那一瞬间。生活总是矛盾当中,越是拥有,越是怕失去;越是接近生命,就越对生命感到困惑。终究死,为何生?

探索生命的意义之中,我们往往都执著于有形体和物质享受的追求,希望青春常驻,长生不老,拥有钱财,名利和地位,往往却忽略了生命本质。一个有限的岁月中,我们忙忙碌碌的为生活打拚,小观之中为了成家立业,大观之中追逐钱财,名利或地位……所以在生活圈子中,往往自组了一个有形象的固体,称它为 “舒适圈”,并希望我们能活到一百岁,永远停留于一个舒适有形象的固体之中。

追根究底,世俗中大部份人的本性,都是贪生而怕死的。我们希望生命是无限相续和永久的,但无可奈何所有的事物都是在无常变化中成为过去,流失,和让人遗忘。生命在步伐,我们使劲想抓但却抓不到;生活的窍门,我们彷徨俳徊着。再看一看,如果我们能活到一百岁,那又怎样?一百岁的意义何在?它又象征了什么?我们是因为不了解生命而恐惧,还是纯粹害怕死神的催唤而颤抖?......
全文连接
[文截:10/2007 - 见日师父: 般若波罗蜜心经功课]